“小切口”服務“大民生”——蘭州市建蘭路街道創新基層服務形式內容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發布日期: 2023-08-31 09:04:04 來源: 甘肅日報

——蘭州市建蘭路街道創新基層服務形式內容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副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石丹丹


(相關資料圖)

搭建健康“微平臺”、開設銀齡“微課堂”、多邊協商“微治理”、暖心服務“微關懷”……今年以來,蘭州市七里河區建蘭路街道把黨建引領社區管理創新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主要路徑,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打造“民情新干線”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轄區各級黨組織、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優勢,以服務群眾“小切口”做好基層治理“大文章”,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搭建健康“微平臺”

“社區給我們建立了綠色健康檔案,如果去醫院就診會幫我們提前預約,每周還安排‘家庭’醫師上門量血壓、測血糖,比以前方便多了……”王家堡社區居民李金說。

在一次社區組織的“健康直通車”義診活動中,80多歲的李金向社區反映了自己腿腳不便,無法外出就醫的難題。了解情況后,王家堡社區聯合轄區甘肅省中醫院、衛生服務站為老人建立了綠色健康檔案,協調甘肅省中醫院醫師專家擔任老人的“家庭醫師”,每周開展各項上門醫療服務,進行專業的用藥指導。

近年來,王家堡社區緊盯轄區老年人群體掛號、看病、買藥等一系列“難心事”,有效利用大黨委成員單位——甘肅省中醫院的醫療資源,打造“健康直通車”服務品牌,今年以來,社區共組織開展專家義診活動17次,為轄區23名老人建立綠色健康檔案,組織“家庭醫師”上門問診53人次,真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健康服務。

開設銀齡“微課堂”

“天氣不好的時候,沒個好去處?!睘榇?,吳西街社區黨委依托建蘭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免費為老人提供活動場所。如今,在建蘭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每天都有老人們熱熱鬧鬧嘮家常、開展各類文化娛樂活動。

為解決老年人“不會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機的問題,吳西街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辦起了銀齡“微課堂”,邀請大黨委成員、志愿者定期為老人開展培訓,教會他們利用手機看視頻以及如何進行語音、視頻聊天,方便他們和家人朋友聯系。

在開展輔導的同時,工作人員還會宣傳如何防范網絡、電信、電話、保健品詐騙等方面的常識,引導老年人識別電信詐騙,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拔覀儽M可能盤活社區資源,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個性化養老需求,為更多老年人提供綜合性服務平臺,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最大化地發揮功能和作用。”吳西街社區黨委書記王維斌介紹。

多邊協商“微治理”

“老舊樓院改造是件大好事,可是外墻保溫裝修用的保溫板看著很容易著火,我們很擔心!”家住吳家園社區的丁師傅找到社區網格員反映情況。

接到反映后,社區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問題確認,并收集群眾反饋的其他相關問題,分類建立問題臺賬。隨后聯系七里河區住建局、街道辦、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居民代表等,確定第二天在現場共同商討解決處理方案。協調會上,居民代表陳述了自身顧慮,項目施工負責人解釋了外墻外保溫施工包含的具體環節,監理單位通報了工程設計規范和材料進場驗收情況,并出示了第三方單位對保溫板材料的質檢報告,最終化解了小區居民的疑慮。

“社會治理的主體是人民?!眳羌覉@社區黨委書記黃懂強說,社區啟動“多邊會談”問題解決機制,召集轄區內相關單位,定期召開現場協調會議,把老舊小區改造與加強基層治理有機結合,從而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暖心服務“微關懷”

在位于健康路社區的“小蜜蜂驛站”,不時可以看到“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戶外工作者在里面歇腳充電、飲水就餐、學習交流。近年來,健康路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和關愛服務,把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緊緊凝聚在基層黨組織周圍,同時吸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更深層更廣泛地融入基層治理,讓他們在享受服務的同時,也有了回饋社區的渠道。

年過七旬的馬占海是健康路社區的一名獨居老人,家住在平房區,吃水需要去集中供水區打,每次只能提半桶。一次偶然的機會,外賣員汪偉注意到這位只提半桶水的老人,于是聯系社區詢問了老人的詳細情況,主動申請擔任老人的“專職外賣員”,為老人送飯、送水。

健康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林偉介紹,今年以來,社區積極發揮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地情人情的職業優勢,開展“‘新’連心”幫扶活動,為轄區內有送餐需求的獨居、空巢老人開展日常送餐服務,不斷增強老人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們將繼續在黨建引領統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下功夫,創品牌、建載體、求突破,做實做強‘健康直通車’‘銀齡e站’‘多邊會談’等為民服務機制,更快更精準回應群眾訴求,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苯ㄌm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文斌說。

標簽: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