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兩座門樓牌坊改造 寄托番禺大嶺村民記憶和鄉愁
發布日期: 2022-05-25 07:56:19 來源: 廣州日報

番禺區大嶺村是典型的嶺南古村落,村內有6條古街道和45條古里巷,街道、里巷入口之處常設置門樓牌坊,有集義門、仁秀坊、穎源里、同安里、柳源挹秀、菩山第一門、延康門、榕溪門、龍津門、龍蔭坊、菩嶺東門等。

近日,記者探訪了廣州市第二批歷史建筑龍蔭坊和穎源里兩座門樓牌坊。龍蔭坊位于龍津街,這是大嶺村一條古街道,街面鋪了5條道的麻石路。這條街還有百年鑊耳大屋、姑婆屋等歷史建筑,人文景觀豐富。

作為龍津街的坊門,龍蔭坊古樸大氣,建筑風格是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青磚碧瓦,正中“龍蔭坊”三字蒼穹有力,墻基和門框均為花崗巖。據了解,龍蔭坊建于清朝(具體時期不清),清咸豐癸丑年間(公元1853年)重建,如今見到的牌坊是上世紀90年代重建的,但墻基和門框是以前留下來的。

穎源里位于許地街,建于清朝乾隆丁酉年(公元1777年),硬山屋頂,人字山墻,小巧精致。門框由紅砂巖砌筑,接縫細膩平直,兩側山墻由青磚砌筑,并且有遮蔭擋雨的地方。穎源里所在的許地街不長,卻有一口神奇的水井“沙井氣”。該井深3.3米,水深約2.5米,井水源源不斷,取之不盡。因水出之快如出氣,所以名字叫“沙井氣”。至今,周邊村民仍然從這口井取水飲用,村民說用這口井的水沖茶特別的甘甜。

門樓牌坊是街與街或巷與巷之間的間隔,街頭巷里的一花一石一磚一瓦,都寄托著在此生活居住、世代耕耘的群眾的記憶和鄉愁。如今,生活在龍津街、許地街的村民都愛聚在龍蔭坊、穎源里拉拉家常,家有喜事都會在龍蔭坊、穎源里貼上喜慶的對聯,將這份喜悅傳遞給鄉鄰。(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 陳曉潔)

標簽: 廣州老街老門樓 番禺大嶺村 村民記憶 兩座門樓牌坊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