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營市場主體持續增長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發布日期: 2021-08-17 16:51:01 來源: 春城晚報

日前,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官網發布《云南省“十四五”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力爭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1—2個百分點。到2025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0%的跨越。到2035年,力爭全省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達到全國中等水平,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過60%。

民營市場主體

總量突破352萬戶

“十三五”期間,全省民營市場主體持續增長,總量突破352萬戶,其中企業70.2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6389.7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141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速達到8.1%,高于全省GDP增速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社會效益持續提升,貢獻了全省近50%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稅收、60%以上的進出口總額、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企業戶數。目前,云南省民營經濟主要存在發展規模不大、發展質量不高、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等問題。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圍繞“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3個領域,聚焦“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加強企業合法權益保護”2個重點,緊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1項關鍵任務,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通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綠色轉型、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等9方面具體任務,推動全省民營經濟加快量質齊升。其中,全省將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制定重點產業招商引資指導目錄,積極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探索依托在滇異地商會、協會、金融機構以及外埠云南商會招商,加強以商招商、產業園區整體招商。

民營經濟可瞄準

綠色三張牌發力

《規劃》明確了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指出提升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要持續壯大民營經濟特色優勢。

結合我省“綠色三張牌”,要大力發展綠色硅、綠色鋁產業,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其中指出要以文山、大理、曲靖、紅河、昭通等州市為重點,加快延伸汽車輪轂、變速器、航空航天鋁材配件等下游精深加工產業,著力構建“價值鏈趨向高端、產品鏈趨向終端”的綠色鋁產業鏈,建設世界一流“中國鋁谷”。要做強做大綠色食品產業,圍繞“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加快農副食品加工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打造全國綠色食品產業新高地。要培育壯大生物醫藥產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新型疫苗、單抗藥物和以干細胞為重點的細胞治療產品等生物技術藥;支持民營企業創新中藥發展模式;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化學藥新藥、改良型新藥、高端仿制藥研發,大力引進仿制藥落地生產;積極培育基因檢測和干細胞應用產業,推動精準醫療、“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提升“云藥”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要圍繞全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規劃部署,推動民營經濟融入發展以“文、游、醫、養、體、學、智”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文化和健康產業,助推云南成為世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規劃》還指出了民營經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搶抓“數字云南”建設機遇、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的發展重點。

建立集群發展

“賽馬”機制

《規劃》提出,民營經濟要緊扣全省“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交通樞紐、國際數字樞紐、國際能源樞紐、國際物流樞紐等優勢,大力發展跨境貿易、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跨境產能合作、跨境人力資源合作、跨境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

在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方面,《規劃》明確民營經濟要圍繞“一核、一圈、一帶、多點”的全省產業園區布局,緊扣“專業化聚集、園區化承載、集群化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形成“主業突出、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規劃》提出要結合云南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和任務,推動實施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建立集群發展“賽馬”機制,加快培育“產業競爭實力突出、協同創新能力強、開放包容程度高、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集群競賽為支撐點,推動各地加快構建和完善“政府部門+集群促進機構+大中小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集群合作與治理機制,打造貫穿整個產業鏈的創新生態系統,推動各個特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支持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堅決破除“玻璃門”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記者注意到《規劃》主要任務的第9條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這一部分是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減輕發展負擔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其中提到,要依托“云南政務服務”和“一部手機辦事通”,形成惠企政策申報及時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的業務閉環,確保企業能夠及時、充分地享受惠企政策紅利,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完善長效機制,努力打造“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制定涉企政策的制度,增強企業參與政策制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規劃》還明確要全面排查清理各類壁壘,嚴禁設置民營企業準入條件,對政府主導的重大項目,堅持民營和國有一視同仁,堅決破除“玻璃門”,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在減負方面,還直接指出要擴大政策享受惠及面,繼續清理涉企不規范收費、取締不合理收費,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融資、物流、人力等生產經營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本報記者趙丹青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