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 招商工作不斷探索創新
發布日期: 2021-08-13 17:23:31 來源: 大眾日報

7月31日上午10時許,室外氣溫雖然很高,但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綠色建設產業園內卻是一派繁忙景象。在1號構件車間和3號構件車間,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鋼結構的施工,附近的其他標準車間也已經完工。

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位于京滬高速與東呂高速交會處,獨具區位優勢。產業園內,干凈、整潔、綠色、智能,完全沒有傳統產業園的固有印象。

該園規劃凈地6平方公里,項目一期一批次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初步達到企業入園條件。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期一批次的8個標準廠房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1號構件車間和3號構件車間已經完成主體工程施工,目前正進行屋面板、墻板的施工。

據悉,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按照“一聯盟(綠色建設全產業鏈創新聯盟)、三中心(綠色建筑研發中心、綠色產品生產中心、綠色產業服務中心)、八大產業集聚組團”的規劃布局,通過“主導產業鮮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拉動”的產業生態圈,加快建成“領軍企業+產業集群+特色產業園”的推進態勢和“支撐項目+政策措施”的保障機制。

按照規劃,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要打造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技智能的創新性生態綠谷,助力起步區打造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建設產業示范區,打造低碳交易的國際樣板,最終實現“黃河戰略、綠色覆蓋、動能轉換、濟南先行”的發展目標。

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

今年5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全面推動綠色建筑設計、施工和運行,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節能標準,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

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的建筑則充分遵循了這個原則。沿著謝胡路往南直行1公里處,便是該園的13號廠房。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濟南第一棟,也是山東省單體面積最大的采用被動技術的超低能耗廠房,面積達22000平方米,將來廠房生產的也是國際先進的超低能耗被動建材。

所謂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指的是極少或不用主動的采暖和空調系統就可以維持舒適室內熱環境的建筑,比正常建筑能耗降低85%—95%,是建筑節能的發展方向。其中,13號廠房采用了被動式通風技術、采光技術、遮陽技術。

比如,通風技術通過室外風環境和自然通風,優化門窗及相關通風設計,降低空調新風負荷,及時將室內空氣散發至室外。采光技術則在屋頂設置太陽能采光天窗,增強采光系數,降低照明能耗。遮陽技術則結合建筑自遮陽和窗戶固定外遮陽,降低太陽能得熱,提高室內舒適度。

“門窗玻璃在保證采光效果的同時,具有非常好的隔音、保溫效果。此外,廠房外側的巖棉厚度遠超一般房建項目,室內墊層也非常厚。相當于用厚厚的棉被把廠房包了起來,這樣就能保證溫度的恒定。”相關負責人說。

產城融合的未來產業社區

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方向就是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同時大力促進城區綠色低碳發展,構建綠色智造體系,嚴禁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

除了上述的標準車間,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建筑載體包括運營中心、碳中和綜合試驗區(專家公寓)和智慧道路。其中運營中心涵蓋服務中心、商務中心、酒店會議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功能,搭建統一的智慧化運營服務平臺。

碳中和綜合試驗區(專家公寓)采用被動式技術進行設計建設,打造綠色智慧未來社區。

園內開工建設12條道路,4條道路已具備通車條件,并引入智慧道路及無人駕駛等新技術。

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的標準車間不同于傳統的生產車間,為了方便企業生產,他們根據企業的需求推出了定制式廠房。“一些標準車間一共有三層,一層用于生產,第二層用于設計研發,第三層用于辦公,這樣就大大方便了企業。”

按照該園的景觀設計,這里還有一條南北向河道貫通園區,一個人工湖位于園區中心位置。未來,漫步其間景色秀麗,無人公交穿梭園區,不管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愜意。此外,園區雖然位于起步區的北側,但是距離濟陽市區僅10公里,就醫、生活、購物都會比較方便。

招商工作不斷探索創新

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的招商工作不斷探索創新、遠見務實,融入上下游及內外環的服務流程,構筑好企業和潛力股的成長平臺,起步區出臺了《關于促進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發展十條政策》和《綠色建設產業招商需求清單》,給予專項優惠政策。

在財稅和科研方面提供“真金白銀”支持,以各項科研獎勵表達“真心實意”;在金融和項目開發方面給出力度空前的支持,為人才引進送上最高1億元開辦經費的“超級紅包”;在配套支持、行業引導支持、營商環境支持等方面給足優惠、用地供給做好保障。

目前,已簽約山東·濟南中交智慧綠建中心項目、中交未名環保有限公司總部項目、中交未名黃河環保產業研究院項目及先行區產業園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等,總投資約370億元。同時,該園還儲備了一批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及行業領軍企業項目。

“企業來這里落戶,基本上都是山東區域或者華北區域的第一家,然后進行一些開拓性的研究工作,并在園區進行實驗,最后實現產品的落地。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產業來了,人才也來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產業園招商負責人說。(記者 申紅 劉飛躍)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