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和諧江西:“實效”中求“長效” 以法為方破解頑疾
發布日期: 2022-04-20 10:47:12 來源: 江西日報

全面建設和諧江西,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推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實現“六個江西”的前提和基礎。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作出全面建設“六個江西”部署后,江西把脈“堵”與“通”,融通“穩”與“進”,聚焦“法”與“治”,研究制定“一方案、一計劃、一臺賬”,將實現和諧江西這一“大目標”,分解成6大板塊118個“小任務”,逐項推進。

“實效”中求“長效”

以法為方破解頑疾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這幾個月來,一系列變化正悄然發生——

曾經以“日”或“月”為單位的辦事時間,如今很多縮減為“分”;曾經需要一大堆資料的341個證明事項,如今“無證明”即可辦。

執法的“能見度”和“透明度”不斷提高,執法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明顯減少,全省政法機關圍繞營造一流法治化環境紛紛出臺細則,法治的力量給經營者吃下“定心丸”。

執法理念的改變,折射的是治理水平的提升。變化背后,是各項制度安排的落地生根——

一張網,將全省政法機關辦案平臺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貫通,所有案件數據實現互通共享,這是全省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構建的執法辦案新模式。乍看,這是數據由“點”“條”變成“塊”的整合;仔細揣摩,則是對“提升辦案效率、推動司法公開”的長遠謀劃。

“一刀切”執法,群眾詬病已久。江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在全國率先建成并上線運行“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將各部門檢查頻次高、干擾大且適合合并的檢查事項全部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范圍。

防止權力的枉法,斬斷尋租的黑手。江西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改革,通過組織開展司法權力運行監督管理改革專項督察,創新智能化審判監管平臺、“派駐巡回”檢察模式、公安機關督察委員會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既有整體謀劃,也下“繡花功夫”。

如何讓勝訴群眾的“紙上權利”變成“真金白銀”?為期一年的“規范執行提升年”專項活動在全省展開,緊盯執行領域不公不廉不正、執行工作中溫差落差偏差等頑瘴痼疾,勇于“揭蓋子”“亮家丑”。

“圍標串標”亂象,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市場公平。江西梳理27個具體問題,對全省依法必須招標的房屋市政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倒查,精準整治。

免罰清單持續擴容。在全省各地推行多領域免罰清單制度試點,助推行政執法實現“剛柔并濟”,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補短板上求突破

夯實和諧江西基層基礎

現在解決矛盾糾紛跟過去有什么不一樣?租住在贛州市章貢區的楊云發很有發言權。3月初,他通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僅用一天時間就調解好了由房屋多次轉租引發的糾紛。

從“跑多地”到“跑一地”,從“群眾跑”到“數據跑”,把矛盾糾紛等社會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依托的是創新打造的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平臺把全省各類調解組織搬到網上,讓群眾隨時隨地能找到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途徑。

不僅如此,我省還針對近年來房地產、物業、旅游等重點民生領域矛盾糾紛易發多發態勢,引導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近百個,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0余件,調解成功率96%以上,守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常用來形容基層治理的千頭萬緒。如何將“千條線”擰成“一股繩”?

平安江西基層基礎建設提升年活動啟動,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弱項,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通過社會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解決和諧江西落地“最后一公里”。

“心結”不解,社會難安。江西精心搭建“966525”全省社會心理服務熱線,在為求助者解開心結的同時,繪成不同人群、異常區域的“心理圖譜”,監測干預,主動介入,預防問題“漫堤”。

數字化改革穿針引線,集“智能匯聚、智慧研判、智輔決策”功能于一體的全省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開通視聯網點位3800個,匯聚各類數據信息2.3億多條。

網格實行全要素管理,處置非法集資、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禁毒等社會治理事項一一落實到網格中。8萬余名網格員用網格化管理這根“繡花針”,“繡”出一幅幅平安畫卷。

在此基礎上,江西更進一步,建立風險管控清單制度,將長期以來沒有化解的矛盾糾紛納入風險管控清單,定期開展化解工作,化解一項銷號一項,防范“民轉刑”案件發生。

從“紅色治理”風生水起,到“衛星遙感”助力鄱陽湖治理迭代升級;從“雪亮工程”深度應用,到市域社會治理試驗田“百花齊放”,和諧江西建設目標明確,步步推進。

以民生促民安

繪就和諧江西幸福底色

近日,南昌市新建區市民陳勤通過“江西法律服務掌上通”App平臺選擇了一名法律援助律師。因疫情被隔離在家,他收到了公司的解約通知,他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陳勤所使用的App,正是江西新近打造的“法務云”平臺。平臺會聚全省數萬名法律服務專業人才,為群眾提供找得著、用得了、有保障的“指尖”法律服務。

民生至上,民安為要。聚焦群眾獲得感,關注民生福祉,以民生促民安,這是和諧江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群眾關心什么,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江西系統研究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任何不協調、不和諧的問題,都成為攻堅目標。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構建“2+20+N”體系,部署六大行業領域整治,推動實現城鄉更安寧;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到省委省政府層面,開展“云劍”“云電”“云端”專項行動,持續向電信網絡詐騙“亮劍”;建成“贛金鷹眼”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鎖定13萬余家高風險行業企業,精準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諧2022”系列行動次第啟動,對涉槍涉爆、涉黃涉賭、食藥環等問題持續打擊整治,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生“小幸福”,牽引的是和諧江西的“大場景”。堅持從群眾的高頻需求和關鍵問題入手,江西把諸多民生“關鍵小事”抓得更完善。

加強重點群體法律援助工作,推進“情暖農民工法律援助”項目,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9745件;設立17家婦女兒童司法鑒定援助中心,為近百起涉及婦兒合法權益的案件提供免費司法鑒定援助;在全省新建不少于1400個童心港灣,直接聯系服務超10萬名留守兒童。一系列管用實用的舉措,猶如一個個溫暖的觸角,直抵民心深處。

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開新局。和諧江西的蝶變故事,正在持續書寫。(江西日報記者 楊 靜)

標簽: 全面建設 和諧江西 破解頑疾 基本要求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