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 形成可復制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法
發布日期: 2021-07-19 09:23:15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城市老舊空間如何經巧妙改造重煥生機?昨天,“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項目竣工總結大會在北京建筑大學召開。全市遴選出的8個小微空間試點項目通過“市區兩級政府主導、高精尖智庫引領、公眾全面參與”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經過近一年的設計、施工、建設,全部竣工交付居民使用。

當前,北京城市發展進入“減量提質”和“存量更新”的新階段,城市“邊角地、畸零地、裸露荒棄地”等小微公共空間是城市風貌和品質提升的關鍵內容。2019年,北京市規自委會同市發改委、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建筑大學主辦,北京建筑大學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開展了“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小空間大生活”聚焦百姓身邊需求和改造意愿強烈的“三角地”、“邊角地”、“垃圾丟棄堆放地”、“裸露荒棄地”等具有“消極空間”特征的小微公共空間,選取城六區8處典型空間作為試點項目。

具體包括: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民安小區內公共空間、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廠甸11號院內公共空間、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玉桃園三區12號樓公共空間、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師宿舍公共空間、朝陽區小關街道惠新西街6號樓小區外西側公共空間、海淀區花園路街道牡丹園北里1號樓南側公共空間、豐臺區長辛店街道朱家墳社區局部公共空間、石景山區老山街道老山東里北社區公共空間。這些項目于2020年年底實現開工建設,經過7個多月的施工作業,目前已經全部竣工使用。

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匯集北京市和國內的多家優秀專業技術團隊參與設計,通過拆除違建、新添健身步道、規范停車棚、共建黨群活動室、增設兒童樂園等系列“手術”,老百姓家門口的小微空間變成有顏值有溫度的一方樂園。經過精心改造,試點項目已成為環境品質佳、無障礙設施優、使用功能完善、歷史文化厚重、居民文體活動豐富、公共藝術經典的城市公共空間更新示范案例。

據介紹,“小空間大生活”項目接下來將通過梳理、總結、提煉行動計劃實施案例,形成“城市小微公共空間功能整合、品質提升、活力再現一體化城市設計導則”,形成可復制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法、經驗和技術導則。(記者李澤偉)

新聞資訊
精彩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