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全面推進人才服務“一站式、一鍵式”辦理 推進工程項目“承諾辦”
發布日期: 2021-06-17 17:26:02 來源: 濟南日報

近日,濟南印發了《濟南市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今天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對《十條措施》進行解讀。《十條措施》聚焦當前企業和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為關注的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從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提升投資吸引力、優化監管與服務等維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

《十條措施》提出,推進涉企服務“一口辦理”。推行“一窗受理、直辦轉辦、分類辦理、全程督辦、跟蹤問效”模式,集中受理惠企政策兌現申報事項,實現惠企政策兌現“一口辦理”。聚焦解決惠企政策兌現難、多頭跑問題,整合全市惠企政策資源和各部門涉企服務職能,打造“三庫一平臺”,即市場主體庫、惠企政策庫、政府資源庫和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真正實現涉企服務“一口辦理”和惠企政策“免審即享”。

為幫助企業度過短期經營困難提供緩沖機會,讓企業“蘇醒”后更有活力,《十條措施》提出,推行企業“休眠”保護制度。允許企業主體(非上市、掛牌公司)根據自身經營實際需要多次申請“休眠”,單次“休眠”期限不得超過兩年,期滿前可自主申請恢復正常經營狀態。

聚焦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十條措施》提出,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聯辦。加快實現與省內城市、黃河流域城市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部分經濟聯系較為緊密城市之間高頻事項“異地通辦”。通過各審批服務系統互聯互通、深度對接,推動黃河流域城市群聯動協同發展。

全面推進人才服務“一站式、一鍵式”辦理。《十條措施》明確,依托“濟南人才網”建立全市人才政策庫,強化政策分類、精準推送、一鍵直達,加快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拓寬“泉城人才服務金卡”服務領域,積極引入市場化服務主體,豐富養老托幼、交通出行、法律咨詢等定制服務,構建幸福導向、掃碼即享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聚焦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體制機制創新,《十條措施》明確,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探索實行“新區特辦”機制。為起步區下放經濟管理權限,推進商事登記“即時辦”,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對商事主體登記申請人提交的登記材料實行形式審查,通過后即時核發營業執照。推進高頻事項“智慧辦”,新增50項以上面向居民和企業的無人工干預審批高頻服務事項。推進工程項目“承諾辦”,強化前期設計方案審查,創新實施更大范圍“信用+承諾”建設項目審批模式,探索關鍵重大項目實行“先建后驗”。

此外,《十條措施》提出,全面推行“無差別全科受理”,聚焦解決群眾辦事多次跑、來回跑等問題,優化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設置和功能,實現無差別辦理所有審批事項,升級幫辦代辦服務,切實提升群眾辦事效率和服務的獲得感;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集成審批”,聚焦解決工程項目審批量大、程序復雜等問題,提高工程項目審批、驗收等全周期管理質效;打造家門口全天候“便民驛站”,聚焦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加強群眾家門口的辦事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聚焦深入了解企業、行業、產業發展情況和實際問題,加大紓困惠企力度,搭建政企直接溝通交流平臺,營造互動頻繁、聯系緊密的“親清政商”關系;全面建立營商環境“把脈會診”機制,圍繞暢通多元化訴求受理渠道,通過建立企業、市民對政府的訴求反饋機制和后續處置機制,促進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記者 王端鵬 張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