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
發布日期: 2021-06-11 11:32:08 來源: 大眾報業

記者從山東省能源局獲悉,為探索建立適應中長期和現貨市場模式的電力需求響應工作機制,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和電力系統平衡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近日印發《2021年全省電力需求響應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為確保形成占上年最大直調負荷5%的需求側機動調峰能力,今年山東將建立電力需求響應資源儲備庫。各市原則上需按上年最大直調負荷的5%,組織電力用戶申報參與需求響應,作為儲備庫資源。鼓勵電力用戶、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運營商、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電力需求響應。

需求響應類型可分為緊急型削峰需求響應、緊急型填谷需求響應、經濟型削峰需求響應、經濟型填谷需求響應。其中,緊急型削峰、填谷需求響應補償費用按照國家有關政策進行分攤疏導;經濟型削峰響應補償待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長周期結算運行時予以明確;經濟型填谷需求響應無補償費用。市場化激勵機制初步形成后,探索開展需求響應資源和現貨電能量市場聯合優化出清,構建需求響應資源與電力現貨市場、可再生能源消納協調互動的市場化激勵機制。

據介紹,電力需求響應是指用戶對電力市場價格信號或激勵機制做出響應,主動改變常規電力消費模式的市場行為。簡單來說,就是用戶通過主動減少或增加用電負荷,既可獲得經濟效益,又能提升電網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和電力系統平衡能力。2020年,山東全省共2395家電力用戶和8家售電公司參與需求響應申報。其中,緊急型削峰最大響應負荷4.6萬千瓦,緊急型填谷最大響應負荷60.75萬千瓦,經濟型填谷最大響應負荷11.2萬千瓦,測算補償金額為950.4萬元。

與2020年相比,今年山東電力需求響應在激勵機制方面做了優化。用戶申報緊急型需求響應通過審核后,便被納入資源儲備庫,并按照響應速度、控制方式分成三檔執行差異化補償價格。根據分檔規則,在結算容量補償費用和電能量補償費用時,第二檔用戶按照第一檔結算標準的1.5倍執行,第三檔用戶按照第一檔結算標準的2倍執行。

另外一個變化體現在緊急型需求響應補償價格方面。今年,容量補償價格由每響應1千瓦負荷最高不超過1元/千瓦·月,提高到每響應1千瓦負荷最高不超過2元/千瓦·月;緊急型填谷需求響應電能量補償結算單價由0.3元/千瓦時提高到0.4元/千瓦時(根據上述分檔規則,需求響應第一檔用戶的補償單價定為0.4元/千瓦時,第二檔用戶補償單價為0.6元/千瓦時,第三檔用戶補償單價為0.8元/千瓦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