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劉迎偉28日表示,目前噪聲污染逐漸成為影響民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甘肅通過逐步理順噪聲監管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噪聲自動監測站點調整建設等措施,并計劃制定噪聲地方條例,持續“降噪”。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據介紹,隨著經濟社會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噪聲污染逐漸突出,污染區域由城市擴張到了農村,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型噪聲源不斷出現,健身娛樂(如廣場舞)噪聲、室內噪聲污染日益凸顯,噪聲投訴居高不下,噪聲擾民現象突出,逐漸成為民眾關心的重要問題。
據初步統計,2019年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甘肅期間,共接到2643件生態環境信訪舉報問題,其中噪聲環境污染類問題占比23.63%,噪聲投訴占比排名第一位;去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受理環境信訪投訴案件10945件中,涉及噪聲污染的投訴案件占受理總量過半。
“這兩組數據充分說明了噪聲污染問題的嚴峻性,噪聲污染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解決噪聲擾民問題是民之所盼。”劉迎偉表示,針對此環境敏感問題,國家文明城市評選標準已將城市功能區噪聲夜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指標進行評價考核。
為加強噪聲污染防治,降低噪聲投訴率,近年來,甘肅圍繞社會生活、工業企業、建筑施工、交通等方面推進各項降噪措施,持續推進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目前,該省已基本完成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
加快推進噪聲自動監測站點調整建設,亦是“降噪”的重要途徑。去年,甘肅安排省級專項資金1800萬元在全省市級城市建設135個噪聲自動監測站,形成噪聲自動監測網,實現噪聲的實時監測,掌握噪聲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為城市聲環境質量的管理和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與20多年前相比,我國噪聲污染防治的形勢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劉迎偉說,目前甘肅尚未出臺噪聲相關地方性法規,為填補噪聲地方立法空白,有效提升監管水平,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該廳已提交甘肅省人大將此領域列為2021年調研項目,并計劃于2022年制甘肅省噪聲地方條例。(馮志軍張婧)
-
1“五五購物節”撬動效應明顯 線下實體商家也全面回暖
-
2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推遲至下半年一并組織
-
3廣西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 營造公平、穩定、高效、便捷的投資環境
-
4廣州海關關區化妝品出口增長明顯 “減證便企”成效顯著
-
5海南自由貿易港舉辦境外發債首次專題宣講會 推動跨境證券投融資便利化
-
6制度創新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堅持從創新中尋找活力
-
7五部門規范教育收費 促進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展
-
8文化和旅游部新規將促進在線旅游規范經營 重點規范不合理低價游
-
9中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78.12億元 應對外部挑戰和嚴守風險底線相結合
-
10中國制造業PMI連續6個月站上榮枯線 我國經濟景氣持續恢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