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共完成水權轉換項目127個
發布日期: 2021-04-26 17:08:0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4月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麥山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進“四權”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用水權改革就是以改革創新為突破,下一步用水權改革所面臨的重點難點堵點,必須通過優化分配用水量、精細核定用水權、合理確定用水價、構建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機制、建立監測監管體系等綜合措施加以破解。

寧夏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干旱少雨、水資源短缺,先行區建設核心在水、關鍵在水、難點在水。因此,寧夏用水權改革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原則,著重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要破解水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守住不突破國家分配的水資源總量指標的底線,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做出貢獻;二是解決用水結構不優問題,嚴格管控和限制高耗水產業,以用水結構優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緩解水市場供需雙方矛盾,激活用水權市場,為重點產業和優質項目找到“發展水”和“救命水”。

但是,隨著改革持續深入,水權確權不徹底、水市場不活躍、水價杠桿作用不明顯、水量監測體系不健全等體制機制問題日益凸顯,都是下一步用水權改革所面臨的重點難點堵點。寧夏將通過優化分配用水量、精細核定用水權、合理確定用水價、構建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機制、建立監測監管體系等綜合措施加以破解。

麥山表示,用水權改革的關鍵是著力實現三個突破,突出節水優先。農業實施深度節水控水,深入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工業嚴格高耗水產業準入,大力促進工藝節水;保障城鄉居民必要生活用水需求,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降低管網漏損率,激發全社會節水積極性。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優化用水結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用水方式轉變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注重兩手發力。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晰政府與市場邊界,提高水市場監管和服務能力,盤活水資源存量,激活水權水市場。

截至目前,寧夏共完成水權轉換項目127個,累計轉換黃河水1.95億立方米;水權交易納入寧夏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完成了4宗水權長期交易,交易水量4043萬立方米、交易資金10.79億元。通過實施水權改革,有效提升了黃河水資源效能、優化了用水結構、提高了水資源管理水平、增強了市場化運營能力。(于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