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廣州召開“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新聞發布會。在安永公司按照世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進行的評估調研中,廣州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居全球經濟體第29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2020》將廣州評為跨境貿易指標標桿城市。
如何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目前,廣州已出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9條”,依托廣州“單一窗口”實現通關相關單證的無紙化申報和自助打印;南沙進口示范區明確五大任務19項措施,將培育進口示范區“廣州樣板”。
出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9條
對于廣州而言,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有其必要性,這也與其雄厚的家底有關。
從流量看,2020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376.81萬人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廣州港貨物吞吐量6.36億噸,居全球第四,集裝箱吞吐量2350.5萬TEU,居全球第五,其中內貿1445萬標箱,全國第一。
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偉華在會上介紹,目前,廣州已發布《廣州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從提高通關效率、精簡單證、優化工作流程、降低合規成本和提升信息化水平5個方面出臺18條措施。出臺實施《廣州市推動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自由化通關便利化行動方案》,提高大灣區內物流商流聯通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在規范和降低口岸費用方面,落實免除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政策,測算全年免除費用約2.8億元。截至2020年底,廣州同步對接國家標準版應用18大類729個服務,上線地方特色模塊19大類582個服務,注冊企業已超6萬家,年度業務量超2億單,同比增長13.94%。
廣州還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推進開展“灣區一港通”,貨物在珠江內河碼頭支線港完成查驗等通關手續,實現運抵南沙港后即可裝船出口,7×24小時全天候快速通關。
記者從現場獲悉,目前廣州已制定了《2021年廣州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進一步精簡單證、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和規范口岸合規成本3個方面提出29條措施。
在持續推進單證電子化方面,依托廣州“單一窗口”實現通關相關單證的無紙化申報和自助打印。吳偉華介紹,方案提出優化海關查驗模式,深化“提前申報”“兩段準入”等改革;創新港口作業方式和稅收征管模式,科學設置商品抽檢比例;落實口岸單位公布作業時限制度;提升港口信息化智能水平;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及復制應用;深化實施“灣區一港通模式”,實現貨物運抵南沙港后即可裝船出口,“7×24小時”全天候快速通關;簡化候泊錨地船舶出入境邊檢手續等。
廣州銳凱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蕭國民介紹,廣州市實施免除查驗沒有問題的外貿企業集裝箱吊裝、移位、倉儲費用政策,2020年企業節約該項費用約十萬元。
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唯品會公司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的承壓力強、穩定性好,“雙十一”期間的海量數據交換從來不卡單,使用廣州單一窗口后,報關時間壓縮了50%,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明確五大任務19項措施
近日,廣州市商務局印發了《加快培育廣州南沙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緊扣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下稱“進口示范區”)“貿易促進”和“貿易創新”兩大功能定位,著重促進口、促產業、促消費,力推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
南沙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在發布會上介紹,南沙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共有五大任務19條具體措施。
首先在打造大型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核心基地方面,鼓勵企業進口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及零部件。聚集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打通內外雙循環,服務大灣區優勢產業鏈。
其次是要培育民生消費品集散中心。探索境外藥品及醫療設備進口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冷鏈分撥中心。支持提升民生質量的產品進口,逐步形成引領消費升級的進口商品綜合服務樞紐。
建設大宗商品國際分撥樞紐方面,進口示范區將擴大能源進口,積極爭取保稅燃油加注相關政策,支持綜保區開展糧食加工業務,加大糧食及金屬等大宗商品進口。
促進進口服務集聚。進口示范區將打造多式聯運體系,完善供應鏈系統;推進FT賬戶應用,提升完善結算服務;探索離岸貿易等貿易模式。
提升進口營商環境方面,將以制度創新、政策支持、海關監管創新、產業聚集發展等為方向,全面提升進口營商環境。
“通過以上五大任務,聚焦重點商品、重點業態,南沙將有效促進進口業務和進口配套服務的集聚發展,全面提升進口對消費、產業的促進作用,建設成為監管制度創新、交易模式靈活、樞紐功能突出、服務配套齊全、雙循環優勢明顯的進口先行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貿產業生態,培育進口示范區‘廣州樣板’。”潘玉璋表示。
進口示范區的建設離不開通關效率的提升。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唐慶林介紹,2020年12月,廣州海關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2.53小時、0.87小時,較2019年分別壓縮50.73%和62.82%,居全國直屬海關前列。
“近期,我們已制定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7項措施,從提效率、減單證、優流程、降成本、智慧監管、提高企業獲得感等六方面入手,推動口岸營商環境便利化上新臺階。”他表示。
黃埔海關方面,黃埔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湯勇介紹,“互聯網+海關(黃埔)”項目,讓企業能夠線上辦理海關業務,在疫情期間為企業復工生產發揮了大作用。“去年,我們新增了40多項‘不見面辦事’項目,企業在保稅、關稅、通關等業務方面的網上辦理率達90%以上。”
一季度預增近10條外貿航線
作為華南綜合性主樞紐港企業主體,2020年,廣州港集團有效助力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雙雙實現良好增長,確保了集裝箱業務全國第四、世界第五的排名。2021年一季度預計南沙港區合計將新增近10條外貿班輪航線。
記者了解到,2021年前兩個月南沙港區空箱到港數量合計超22萬TEU,保障了節前節后外貿出口高峰時期腹地企業的用箱需求。
宋小明表示,廣州港鼓勵船公司加班船調運空箱。2020年全年作業加班船超百艘次,2021年至今共接卸了20余艘次調運空箱的加班船。目前,船公司還在持續往南沙港區調運空箱,進一步保證進出口企業貨運運輸暢通。
拓展進口重箱,確保空箱供應量。2020年南沙港區完成進口凍品近3萬TEU,同比增長超44%,進口木材2.5萬TEU,同比增長超58%,再生紙漿、DIT等其他貨類均實現快速增長。
在集裝箱價格方面,廣州港集團主動降低外貿進出口集裝箱收費標準,目前廣州港一個20尺集裝箱對外收費價格由668元下調至490元,下降幅度達26.6%。同時港口收費、作業時效通過單一窗口、公司網站、經營場所進行公開,確保港口作業、收費透明、合規。
疫情期間為企業降本增效,自去年疫情期間,廣州港先后兩次在全國沿海港口中率先推出空、重箱免除堆存費用、整船換裝、空箱調運、臨時班優惠等支持性措施,今年春節期間,廣州港又率先推出南沙港區普通重箱免費堆存21天,空箱免費堆存政策。宋小明表示,下一步將從軟件、硬件兩方面加快物流樞紐能力建設。
高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打造全球首例“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集卡、堆場水平碼頭布置、港區自動化”模式。此外,今年還將加快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北區)項目建設,南區將建成亞洲最大的臨港冷鏈物流基地,北區將建成具有海鐵聯運功能的大型物流園區,進一步提升南沙港區聚集和輻射功能。
宋小明透露,南沙進港鐵路預計今年11月份通車,大大提升南沙港區海鐵聯運功能。此外,廣州港還將加快建設南沙糧食碼頭筒倉二期、擴建工程,新沙港區11號12號泊位工程、廣州港近洋碼頭等重點項目,提升港口整體服務能力。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