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堅持底線思維 保障能源安全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發布日期: 2020-08-17 10:46:03 來源: 經濟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大力提高能源生產供應能力、積極推進能源通道建設、著力增強能源儲備能力、加強能源需求管理等方面,對2020年煤電油氣等能源安全保障工作進行部署。

《指導意見》要求,著眼應對我國能源供應體系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著力增強供應保障能力,提高能源系統靈活性,強化能源安全風險管控,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2017年以來,能源安全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要從整體國家安全的角度來保障能源安全。《指導意見》是在這個基礎上的延續,但是作為年度工作這樣來抓能源安全保障,應該說還是第一次。”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表示。

保能源安全是“六保”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氣、電力產供銷體系,提升能源儲備能力。今年4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將能源安全戰略納入國家安全戰略。

劉毅軍表示,近年來,我國煤電油氣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安全風險總體可控,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正常需要。但是當前受疫情影響,國際環境面臨不確定性,需要堅持底線思維,以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的變化。《指導意見》以年度工作為抓手,形成長遠制度保障與年度具體工作的結合,使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更加具有體系性。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能源經濟系主任宋楓告訴記者,能源產品是生產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同能源品之間又是相互聯系交織在一起的,比如我們現在大部分的電就來源于煤。將各類能源品放在一起統籌安排,有助于進一步做好能源安全保障。

在提高能源供應能力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堅持“上大壓小、增優汰劣”,持續優化煤炭生產開發布局和產能結構。2020年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產能,煤礦數量控制在5000處以內,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96%以上;持續構建多元化電力生產格局。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左右,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達到2.4億千瓦左右;積極推動國內油氣穩產增產。

《指導意見》要求,“不斷優化煤炭產能結構”“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等,宋楓表示,我國對于能源供給一直強調要在保總量的同時優化結構,《指導意見》在這方面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比如在能源大類上,要進行能源轉型,提升清潔能源的使用,減少煤炭的使用。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但煤炭本身也要優化生產開發布局和產能結構,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劉毅軍認為,《指導意見》的一大亮點是,不僅對上游的生產做了部署,還強調了通道和儲備等中游的問題,特別提出要增強儲備能力建設,并對國際能源采購做出了安排。

在推進能源通道建設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增加鐵路煤炭運輸,提升港口中轉能力,統籌推進電網建設,推動油氣管道建設,穩定進口油氣資源供應。在增強能源儲備能力方面,《指導意見》要求,一是要持續增強煤炭儲備能力。主要調入地區燃煤電廠常態存煤水平達到15天以上的目標。推動2019年新增儲備能力任務落實的同時,引導再新增3000萬噸左右的儲煤能力。二是要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2020年調峰機組達到最大發電負荷的10%。推動儲能技術應用,鼓勵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應用,鼓勵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投資儲能建設。三是要加快推進儲氣設施建設。做好地下儲氣庫、LNG儲罐統籌規劃布局,推進儲氣設施集約、規模建設。

宋楓認為,《指導意見》供給與需求并重,在擴大需求的同時要求加強對能源需求的管理。另一亮點是,強調發揮市場價格信號的作用。比如以電力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有助于提高調峰的能力。

在加強能源需求管理方面,《指導意見》要求,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持續提升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提高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水平,建立健全能源市場體系,強化節能提高能效。

“能源安全既有短期也有長期,站在短期看長期,《指導意見》雖然是布署2020年工作,但其中涉及的一些安排,并不僅僅關系這一年。”宋楓說。

?